野人山位于缅甸北部,那里人烟稀少、瘴疠横行。因为只有一些原始部落生活于此,与外界文明几乎没有任何交流,所以被称之为野人,那片山区也就被称为野人山。
述(最多18字年5月,寂静的野人山来了一大群陌生面孔,他们扎着绑腿,穿着黄绿色军服,带着钢盔,显得与原始的野人山格格不入。
最先起反应的是生活在野人山的猴子,它们十分大胆,时而从树上窜下来去摘战士们的帽子,一会又用树上的野果去敲打战士们头上的钢盔,乒乒乓乓响个不停。
这支队伍是中国远征军第5军军部及下辖的新编第22师,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要翻越野人山归国。
大撤退,向祖国前进
年4月,由于英军擅自撤退,加之日军的攻势迅猛,驻守滇缅公路后方的远征军新编第28、29师接连被日军击溃,腊戌、密支那相继被日军攻占,远征军归国的道路被彻底切断。
中国远征军开始全面撤退,杜聿明计划率领第5军军部及新编22师从孟拱穿越胡康河谷及野人山归国;第96师则从福贡归国;史迪威指挥孙立人新编38师则撤往印度;第66军新编28、29师从滇缅公路撤退;戴安澜计划率领第师长穿越八莫公路从瑞丽方向归国;第93师、暂编55师、暂编49师则从西双版纳归国。
这几条不同的撤退路线中,唯一全程穿越野人山的就是杜聿明率领的第5军军部及廖耀湘新编22师,进山时累计1.5万余人。这支队伍也是在撤退途中非战斗减员最大的一支,最终成功从野人山走出来的不到三千人。
当时年仅18岁的朱锡纯正是这三千多人的其中之一。朱锡纯是湖南平江人,在年应征入伍。因为他读过书、有文化,所以他被分配到了第5军新编22师政治部。
年5月初,时任第5军新编22师政治部少尉录事的朱锡纯跟随部队刚刚到达了胡康河谷,此时正在胡康河谷的一处村落内做进山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此时的远征军刚刚打了败仗,军心不稳,纪律松弛。朱锡纯回忆起当时的狼狈处境时说:“粮食呀、武器呀、要么被炸了,要么就是撤退途中丢弃了,什么吃的都没有,战士们非常疲惫。”
撤退途中,部分部队军纪涣散,上头也管不住了。朱锡纯回忆说:“刚出国,打胜仗的时候,部队基本不乱来,现在打败仗,没饭吃了,就开始乱来了。”稍微好点的,还知道拿东西去跟当地村民去换粮食、盐等物资,有些部队根本管不住了,直接去抢了当地人的粮食、牲畜。
进山前,把所有的重武器都丢弃了,每个人都是轻装简行,只携带着5天的粮食。就这样,毫无原始热带丛林求生经验的远征军踏入了东南亚最危险的原始丛林——野人山。
朱锡纯回忆:“进山那一天应该是5月7日,根本没有任何路,靠着工兵营在前面开路。野人山的树又高又密,行走在其中根本看不到阳光。”
5月13日,朱锡纯看到了一头大象,这是部队用来驮粮食以及电台等物品的,这是朱锡纯第一次见到大象。没想到第二天就听闻大象坠崖了,连同粮食、电台全部掉下去了。这可是当时军部仅剩的一部能用的电台了,这下完了,队伍彻底与外界失去联系了。
5月14日,战士们自身携带的粮食基本吃得差不多了,看着越来越少的粮食,一种不安的情绪在队伍中蔓延。
到了晚上,大家围坐在篝火边沉默不语。这时,朱锡纯的战友李国良说:“大家一起唱唱歌吧,我先带个头。”
朱锡纯还记得第一首歌唱的是《游击队之歌》,后来还唱了《中国不会亡》等抗战歌曲。
唱歌确实有一定的效果,战士们也逐渐活跃起来,队伍不再死气沉沉。
陷入绝望
进山后第18天,队伍的所有粮食全吃完了。朱锡纯说:“当时森林中有很多野芭蕉,我们也不管这么多了,逮着能吃的就往嘴里塞。野芭蕉吃到肚子里咕噜咕噜的,吃多了的话,拉也拉不出,吐也没法吐,有些人被活活胀死。”
这时候队伍掉队的人越来越多,掉了队基本就是死路一条。更可怕的是,热带雨林的雨季到来了,每天都是暗无天日,人们整天都浸泡在雨水里。雨季形成的沼泽夺去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
朱锡纯看到有一个人想抄近道,却身陷沼泽,于是大声呼救,另外一名战士冲上前去施救,结果也陷了进去。其他人见状立马把绑腿拆下来,拧成一根绳子丢过去,七八个人奋力拉,才把二人救上来。
在雨季潮湿的天气里,毒虫蚂蝗更是漫山遍野。朱锡纯说:“野人山的蚂蝗格外厉害,它叮人时没有感觉,而且还会往身体里钻,一旦钻进去就拔不出来,蚂蝗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在野人山中,一点感冒发烧就可能夺走一个人的性命,加上蚂蝗的吸血、蚂蚁的啃食、大雨的冲刷,在数小时内,一个倒下的有血有肉的远征军战士,就能变成一堆白骨。
远征军的队伍靠着指北针的方向前进,幻想着翻过这个山头就能看到怒江,能看到云南,能回到祖国。可是他们已经迷失在了野人山的茫茫丛林中,经常在一个地方来回打转,似乎是永远走不尽的恐怖迷宫。
每天都有一大批人死去,活着的人更是陷入绝望,队伍中不断出现自杀的人。与其被病痛与饥饿折磨致死,不如直接来个痛快。
绝处逢生
7月,野人山地区的天气有所好转,雨季暂时结束了。盟军的侦察机开始在野人山寻找这支消失了近两个月的队伍。
一天清晨,盟军的侦察机在野人山北部地区发现了烟柱,于是马上抵近侦察,在烟柱上空低空盘旋。
飞机的轰鸣声打破了野人山的寂静,朱锡纯回忆:“那一天,他们照例升起火堆驱赶蚊虫,突然从天空中传来了飞机轰鸣声,透过树木间的缝隙,看到是盟军的飞机,队伍中第一次响起了欢呼声。”
于是,第五军的战士开始疯狂地在山头上砍树,使出全身最后的力气,砍出了一片空地来,并烧起大火,作为引导飞机空投的地标。
没过多久,盟军的运输机就来了,空投下来了大量食品,包括大饼、牛肉、罐头等等,除此之外还投下了一部电台,让第5军第一次联系上了外界。通过电台的指引,让第5军向距离最近的印度多雷转移。
最终在年8月,第5军军部及新编22师成功到达印度多雷,此时整个队伍只剩下0多人。而队伍进山前是1.5万人,也就是说有一万多人永远留在了野人山中。
一生的遗憾
虽然朱锡纯活着走出了野人山,但是他的亲密战友李国良却倒在了最后时刻。
朱锡纯说:“那天,他看到李国良精神状态不太好,就主动帮李国良背背包。平日里很活跃的李国良,却在这一天都不怎么说话,还动不动就要去拉肚子。”
到了晚上,朱锡纯正在弄饭,李国良躺在一边休息。突然,李国良对朱锡纯说:“我不行了,我不是孬,今天我拉肚子时才知道,肠子都穿孔了。”
李国良感染了严重的痢疾,这在原始丛林中是足以致命的疾病。李国良临死前,拉着朱锡纯的手说,他有一事相求。
述(最多18字说着,李国良拿出纸笔,写了一个地址,对朱锡纯说:“这是我恋人的地址,她在西南联大读书,你帮我把薪饷及这几个月的出国作战的补贴寄给她……”
朱锡纯没有多想,直接将纸条揣进兜里。紧紧拉着李国良的手,想救他,却没有任何办法,野人山中没有医生也没有药品。眼睁睁地看着战友死在自己的怀中。
然而在走出野人山后,朱锡纯被医院治疗,换下的旧军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其他人给烧了。
因为当时传染病横行,所以,全部人的衣服都被集中烧了。当朱锡纯知道时已经晚了,纸条连同衣服全部化为灰烬。
朱锡纯每当提起这一件事都觉得非常对不起李国良,他恨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看完纸条上的内容再放进兜里,哪怕只看一眼,他也肯定能记住纸条上的地址。
没有帮李国良完成最后的心愿,也成了朱锡纯一生的遗憾。
这样的遗憾我相信在野人山的远征军战士们中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无法知晓他们的故事,甚至是他们的名字,遗憾连同他们的魂一起,永远留在了茫茫野人山中。
历史已经远去,但是先辈的抗战精神我们绝不能忘。
最后,向朱锡纯、李国良以及众多未能留下名字的远征军战士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