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妈妈的人都知道,孩子最难带的是1岁之前的婴儿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语言能力有限,交流起来困难,孩子抵抗力差,还会经常性的生病,最常见的生病就是感冒和拉肚子。感冒的原因大部分都是着凉或者被传染,而拉肚子的原因就要更复杂了,很多妈妈以为拉肚子就是孩子着凉了,着凉只是最常见的原因,还有很多原因很容易被父母忽视。
婴儿拉肚子的原因
婴儿腹泻最常见的原因——着凉
婴儿抵抗力差,肠胃蠕动比较缓慢,加上孩子本身皮下脂肪薄弱,身体自身温度的调节不够敏感,热量还散发的比较快,所以婴儿其实是特别容易着凉的,尤其是孩子的肠胃,一旦肠胃着凉或者吃了比较凉的东西,都会导致孩子腹泻,这种腹泻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普通的腹泻。
婴儿腹泻第二大原因——积食
除了着凉,婴儿腹泻的的第二大原因就是积食了,我女儿一岁前生病十有八九都是积食导致的腹泻或是感冒。所以我们古人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婴儿本身脾胃虚弱,家长又喜欢给孩子穿的比成人多,所以孩子更容易上火,一旦上火就容易导致积食。积食除了食欲不佳,对于小婴儿俩说最常见的就是腹泻。
婴儿最危险的腹泻——过敏
婴儿添加辅食的时间在4-6个月,因为孩子肠胃功能的不完善,辅食的添加过程需要严格遵守辅食添加的顺序以及辅食添加的原则。一旦辅食添加的顺序错了或者没有遵循辅食添加的原则,都容易导致婴儿在辅食添加的过程中出现过敏,其中就有腹泻的症状。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孩子是因为过敏引起的腹泻,一旦长期腹泻容易导致婴儿更严重的过敏现象。
最容易被忽视的腹泻——吃湿巾
婴儿生活中有一个“隐形危害”就是湿巾,湿巾本来是为了出门方便,但是很多父母为了图省事在家带孩子的时候会使用湿巾给宝宝擦手、擦嘴、甚至擦玩具。加上婴儿在口欲期,湿巾残留在手上、玩具上的杀菌成分很容易进入到婴儿的嘴巴和肠胃,长期如此就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腹泻。这种腹泻吃药就停止,药停后又开始腹泻,是因为妈妈没有找到腹泻的根本原因。
婴儿腹泻怎样来预防
避免上火
婴儿属于纯阳体质,和成人相比,孩子更容易上火。而不管是感冒还是积食,上火其实是孩子生病的诱因,一旦有上火的迹象,更容易引起着凉,而着凉就容易引起感冒和积食。想要避免上火,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这几点:
第一,穿衣。能够自己活动的孩子比成人少穿一件衣服,孩子好静不喜动,最多比成人多穿一件衣服,如果双手火热证明孩子衣服穿多了;第二,喝水。6个月前的婴儿确实不需要喝水,开始添加辅食之后,可以适当的给孩子喝水,尤其是夏天或者运动出汗之后。6-12个月的婴儿,每公斤体重需要水分-毫升,这些包括奶和蔬菜、水果,额外还需要补充-毫升。第三,少食多餐。如果孩子容易积食或者频繁感冒,可以每餐只吃8分饱,甚至可以帮孩子改成少食多餐,来做好预防。避免频繁使用湿巾
湿巾并不适合在家里用,还有很多湿巾用起来也不环保,在家里孩子擦手擦嘴用纯棉的纱布巾或者棉质手帕更合适,可以及时清洗、高温消毒,对于孩子来说更安全,也没有安全隐患。出门偶尔用湿巾也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避免过敏
首先,遵循辅食添加原则。
我女儿第一次添加辅食,当时经验不够就犯了错误,吃了多种实物的混合米粉,导致孩子拉肚子2周。所以辅食添加的前两个月,一定要遵守一次只添加一种食物,连着添加3天后,再去添加新食物。
其次,易过敏食物1岁前尽量避免。有些食物本身就容易引起过敏,这些食物最好放在辅食添加的后期去添加,比如蛋白、草莓、芒果等食物。
避免孩子腹泻父母容易走近的误区
盲目吃益生菌
不要盲目给孩子吃益生菌,益生菌在腹泻时可以起到对宝宝肠道菌群进行调节的作用,如果孩子本身没有腹泻,长期的去吃益生菌,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益生菌会代替肠道本身的有益菌群,长期食用一旦停止肠道本身菌群反倒会失调。
盲目的吃止泻药
婴儿腹泻的根本原因是肠道菌群失调,盲目的吃止泻药治标不治本,如果宝宝只是着凉吃止泻药的同时需要额外补充益生菌,才能起到调节肠道的作用。否则就会出现吃药就好,停药就拉肚子。
婴儿腹泻后有两个注意事项
不管什么原因导致的腹泻在确诊原因前,有两件事一定要第一时间做。
补水
补液盐补水。为了防止身体内水和电解质流失,要及时补充水分。口服补液盐,是治疗脱水症状的有效药物。能够快速补充人体内损失的钾、钠等离子。口服补液的时候,注意要严格按照说明配比冲调,分几次喝完。隔一段时间需要喝一些白开水。
苹果汁代替补液盐。苹果汁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比补液盐味道更好,可以用苹果汁代替,让孩子喝。
症状比较轻,可以多喝米汤。米汤的渗透性比较低,对于某些腹泻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易于让孩子接受。
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不治腹泻,但是可以调整肠道菌群,帮助肠道菌群恢复正常,如果本身腹泻不严重,肠道菌群的正常可以帮助腹泻自愈。
除了细菌感染,其实大部分的婴儿腹泻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父母做好以上几点,可以让宝宝远离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