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脑,在桌上准备一沓稿纸,方便一会儿记录病情。8月2日早上7点多,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副主任医师徐珍娥已出现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中心卫生院市级专家门诊(儿科),准备接诊。作为“潮汐式”医疗援助医生,从8月1日起,她将在黄水镇中心卫生院援助1个月。此时,距离8点上班还有十多分钟。诊室外,带孩子来看病的家长已排起了长队。“听说徐医生是医院来的专家,看得肯定好!”家长们一边讨论一边候诊。▲徐珍娥在坐诊。记者李志峰摄“医生,麻烦你看看娃儿是啷个了,一天拉肚子要拉四五次,还便血,焦人得很!”第一个进来看病的,是一对抱着2岁多女儿的年轻家长。“不要着急,娃儿发烧吗?有没有呕吐?”徐珍娥先安抚家长焦虑的情绪,并详细向家长了解孩子发病的前后经过。经查体,徐珍娥初步诊断孩子患的是细菌性肠炎,建议家长带着孩子做粪便检测和血常规,后续根据检测结果看是选择输液还是用药治疗。这对父母刚把小孩抱走,一对老年人又带着1岁多的外孙女匆匆地进了诊室,“娃儿发烧3天,还咳得很,怎么办?”老人求助说。徐珍娥根据她的经验,迅速给出判断,并开了药。接着,患者又进入了诊室,徐珍娥如同“打仗”一般。3个小时过去了,都顾不上喝一口水,即使水杯就放在她左手边。中午12点多,徐珍娥才看完最后一名患儿。吃完午饭小小地打了一个盹,又接着看诊。当天,徐珍娥一共看了80多名患儿。“去年,我听说这里没有开设专门的儿科,但孩子的就诊需求很大,所以我就来了。”徐珍娥说,今年是第二次参加“潮汐式”医疗援助,“能为孩子们做一点事,我很开心!”因为有了经验,徐珍娥还总结出,在当地,前来就诊的患儿大多是一些常见病,如温差变化导致的扁桃体化脓、不当饮食导致的肠炎、拉肚子等。在黄水镇中心卫生院的这一个月,在完成日常诊疗工作的同时,徐珍娥还将带领当地医生进行教学大查房、点对点业务查房、组织病例讨论、开展专业知识培训讲座、组织健康知识宣讲等。“能为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水平贡献一点力量,也是我参与‘潮汐式’医疗援助的初衷之一。”徐珍娥说。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aduzia.com/xhfs/1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