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晴君
有一天,我朋友给我吃他们的眷村菜——“猪耳卷”我看了一眼就想,不就猪耳朵吗?有什么差别呢?顶多就是卤的功夫和卤汁。没想到一吃下去,立马改观,这比猪耳朵还好吃,它用猪耳包起来的肉质好鲜嫩,用料也很扎实,这道菜的中药卤制配方,也是他自己调配的,所以咬一口香气浓厚,市面上除非特别去找,不然还真的少见,我很幸运,还可以常吃到。他说过去不比现在,吃什么都轻而易举,小时候普遍身处物资和食物都很匮乏的年代,只有过年那一桌,都是平常吃不到的美食佳肴,这道菜就是其中一道,所以他特别去学会制作猪耳卷。前些年因为太好吃,很多朋友让他去贩卖,结果实在是太费工,所以后来就没机会吃到了。但我的确很喜欢,也还好有机会吃到,那么特别的菜。想想我们,真的很幸福,想吃的四处都有,有时吃到古早味的料理,我就满心佩服以前的人,对吃的真的很有一套,有些食谱流传到至今,依旧是不输现代;或许不管到什么时代,吃,这件事,永远让人,满心愉悦。一碗白饭半碗肉松
因为公司午餐有多的白饭,就想说回家喂九妹吃,但想着要配一点东西,就去买肉松。 我很喜欢一款有海苔的肉松,所以就买这个,我已经有十年以上,不曾买肉松,因为这有个故事。小时候,妈妈都在酒醉,除了那一锅卤了N年,不停轮回的卤锅餐餐出现之外,我们吃最多的就是肉松。只要一碗白饭,还有肉松,要再丰富点就是面筋﹑酱瓜的,那个就是我们每天的晚餐,其实我妈妈做菜很好吃,目前我出社会那么久,她的厨艺真的是数一数二的好,但可惜她清醒的时间不多。(不过我那时有学到一些,只是真的学到不多。)所以肉松成为我很喜欢的配饭之一,一直到结婚了,因为工作忙,很多时候,我都叫我老公和小孩配肉松。有一天,他对着我生气了。“我赚钱不是要吃这种东西的!”他把肉松丢到我面前,我那时满头问号,我知道他很生气,但这有什么好生气的。“什么叫做这种东西?肉松很好吃啊!”我这样回他,他很火。我真心觉得,这就是好吃啊!又不是把难吃的给你吃?有什么问题?我从小吃到大的好吗!后来我才明白,他就是喜欢我下厨,可是我那时住的地方在潭子,上班在大雅,小孩在社口,因为跨三区太远,回到家都快七点了……还买菜?他最喜欢我煮瓜子鸡汤﹑半熟葱蛋﹑酱油猪﹑辣炒鸡肉﹑酱炒面肠﹑青椒烩饭﹑苦瓜汤……等等很多,如果我很有空,要我天天煮有什么问题,但就是回家一累,我就什么都不想干;我都被公司操了整天了。有一阵子苦瓜汤我一煮煮了好几个礼拜,他求我别煮了……因为退火退到他一直拉肚子。那次之后到现在十多年,我都没有买肉松了,但我还是喜欢吃的,因为小时候吃到大嘛,有时还会很奢华的用汤匙直接舀来吃,那一幕幕过去的回忆,真的是让我很难忘怀,其实谁都没有错,只是每个人的生长环境真的不同,当遇到冲突时,自然就会这样了。不过我还是觉得海苔肉松真的很好吃,大将军看到我的粥上洒满了肉松,一碗饭可能快半碗的肉松拌着吃,不够再加,还可以加皮蛋。他说:“你这是在吃肉松吧,吃什么粥呢?”我说:“我从小就是这样子吃的好吗!” 对啦,后来有人说是加工食品啦,尽量少吃,但我想,避了这样还有别样,人生短短,还是珍惜当下的美食要紧啊。(注:题图照片由作者提供。)作者简介
方晴君,随便流,原创词曲兼业余多元创作人,来自台湾,现住台中,朝八晚六上班族。著有音乐书《想着想着就哭了》,小说《七神光》前生&今世,湘西三邪之《落洞花女》《前世约今生》等。文章刊登各报副刊,新诗刊载于《渔民诗社》;专长填词﹑作曲﹑小说、手绘﹑摄影﹑料理﹑吃﹑设计及简易动画……新诗、词曲、手绘作品量多不及备载,可在GOOGLE搜寻。欢迎邀约。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