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常往娘家跑,母亲临终前再三安排儿子:我走了,就别让大姐回来了
几天前80岁的母亲跟大姐说想要吃饺子,大姐就说等过两天把地里的活忙完再买上猪肉和大葱,去给她包上一些饺子,让母亲吃个够。说来也是巧了,那次大姐来了之后还没有着急回家,而是住下了,她就和母亲住在西屋里,两个人甚至还说话说到了半夜,第二天早上大姐才发现,母亲已经断了气。
邻居们都过来帮忙,大姐给几个兄弟姐妹都打了电话,大强和勇子两兄弟也从外地赶了回来,他们着急忙慌的办着丧事。邻居们还劝大强不要那么伤心,这人80多岁了,没有受什么罪,想吃的饺子也吃了,也算是喜丧。在葬礼结束后,大强也对大姐语重心长的说,大姐,以后就别来了吧。
1.
几年前,父亲去世了,家里就剩下母亲一个人。大强想着把母亲接走,实在不行去跟大姐一起过也行,可是母亲不肯,她觉得自己在家就挺好。其实大家知道,这是母亲在心疼大姐。
大强兄弟姐妹5个,上面两个姐一个哥,下面一个弟弟,大哥十多年前就已经去世了,嫂子带着孩子改嫁,现在母亲住的房子就是大哥的。
而小弟勇子呢?他结婚晚,现在孩子才上初中,但夫妻俩不和睦,最近两年一直在闹离婚,可又担心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就那么一直拖着。
二姐是所有兄弟姐妹中最幸福的,她老公很有本事,这几年没少赚钱,而且两个儿子都是发展的很不错,二姐这几年也吃胖了不少。不过她要照顾孙子,平时不得空,两个儿子,一个在连云港,一个在成都,她就来回的跑着去照顾孙子,她现在比谁都辛苦。
所以当父亲去世后,谁最适合照顾母亲?好像也就只有大姐最合适,不过想到这,大家都沉默了,甚至都不敢提大姐的事情,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大姐这大半辈子,过的实在是太惨了,他们不忍心再让大姐去操劳了。
可不忍心也没用,当所有人都外出打工的时候,还是大姐常去照顾母亲,她有时候早上过去帮忙洗洗衣服,晒晒被子,然后匆匆吃一碗早饭就走了,也或者是下午过来一会,帮忙给院子里的蔬菜打打药,不吃晚饭就走了。
母亲总跟大姐说“银凤啊,你有空就在家歇歇吧,别总是来看我,我这好好的呢。”
大姐每次嘴上答应,可一旦有空,还是来看母亲了。
2.
好像在农村,不管是谁家的“大姐”,干活永远都是最多的那个,吃东西永远都是谦让的那个。
大姐没有上过学,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帮着母亲照顾弟弟妹妹,父母去地里干活的时候,大姐就在家里照顾弟弟妹妹,小小的年纪,已经开始学着大人的模样照顾人。晚上爹妈从地里回来,她又帮着去烧锅做饭,那个时候烧火还用拉风箱,就是让火烧的更旺一点,大姐虽然个不高,也没有多大的力气,但是每一次她都很卖力,疯狂的帮着母亲烧火做饭。
稍微长大一点,二姐银铃就开始照顾弟弟们了,而大姐呢?就开始去地里帮忙干活。
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姐的皮肤好像很脆弱的样子,不管是种棉花还是种蔬菜,她有时候浑身都能够起各种小疙瘩,她就拼命的挠,最后胳膊上,大腿上,闹得血淋漓的。
父亲不让她再下地干活,但她心疼娘,就说自己能干一点,父母就轻松一点。
那个年代的冬天还是很冷的,河面结冰也很厚,勇子比较贪玩,就跟着村里人去滑冰,他或许是没注意到那冰已经裂开了,人就陷了进去,而大姐就在河岸上,情急之下,连忙下去捞他。
最后人是上来了,但大姐好像下河的时候还被什么东西磕到了,她的腿现在还会隐隐作痛,好像就是那个时候留下的病根,就因为这事,勇子到了现在都觉得愧对大姐。
临近年底,是个好时候,父亲每天天不亮就喊着大姐出去收白菜,然后用驾车子拉到集镇上去卖,有时候可能要走几十里的路,只是为了卖个好价钱。往往大姐都饿的不行,父亲忙着卖菜,她就捡掉在地上的白菜帮子吃,父亲中午的时候会买个烧饼,但是大姐不舍得吃,总是掰下来一个小角,就着白菜萝卜吃就行了,她还要留着回家给弟弟妹妹们吃。
再稍微大一点,弟弟妹妹都开始分床睡了,但是家里那么多孩子,房间都不够用,更别说床了。
最后还是大姐提出建议,她用玉米杆搭建了一个简易的三角小房子,里面放了一个木板,木板上放了好多草,这就算是一个小屋了。
那个时候,勇子和大哥他们都开始出力干活了,人一旦出力,就很容易饥饿,但是家里就那么多粮食,孩子又多,怎么吃都不够吃。
母亲想着把饭留给孩子们吃,但大姐不同意,她还说自己是大姐的,就让出来让弟弟妹妹吃。
最后,大姐和大哥就把饭分一分,他们吃的最少。
大姐那碗确实很大,但都是汤汤水水的,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她也不是吃饱的,而是硬生生喝饱的。
3.
再过几年,就有人上门给大姐说婆家了。
大姐夫人还不错,老实,能干,家里地多,但有个问题,那就是没有父母。他是个孤儿,他姐姐已经嫁人了,现在家里就他一个人,所以地也就变得很多很多了。
大姐同意了,一来是觉得人老实能干就行,二来就是看中了他家的地。庄稼人,就是喜欢地多,只要你肯种地,就能够吃上白面馍。
刚结婚的时候,大姐和大姐夫都很能干,尤其是大姐,种菜的时候,就用扁担挑着种子,一头一个,就那么从西走到东,从东走到西,一点不费劲。
甚至有时候大姐还会挑粪去灌溉庄稼,也会跟着大姐夫一起耕地,每次就是大姐在前面拉,大姐夫在后面推。
那十几亩的地,就靠大姐和大姐夫这么一点点的耕,一点点的播种。
也或许是因为这么拼命的干活吧,大姐的第一个孩子没有留住。
因为这件事,大强三兄弟还特别生气,都怪大姐夫没有照顾好大姐。但是父亲也就说,当初就应该放下家里的活,去帮助大姐去干活,如果这样的话,也不至于出现现在这个局面。
可说什么都晚了。
再后来的几年,大姐又生了孩子,出生的第一个是儿子,一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就开始发烧,还伴随着拉肚子,一直治不好,医院都不行,最后人没有救过来。
大姐很伤心,觉得命里是没孩子,也打算不再生孩子了。
可后来还是怀孕了,大姐就说,如果这个孩子还不能够生活下来,这辈子也就打算不要孩子了。
没想到,这孩子生出来之后,倒是挺健康的。一直到两岁多时候,也没出现什么问题,这让大姐可高兴坏了,甚至还借钱,请了那么两桌人吃了饭。
后来的几年,大姐又生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健健康康的。
大姐夫看着孩子慢慢长大,也知道单靠种地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就跟着村里人出去打工。
年底回来的时候,大姐夫不仅给孩子们买了好多好吃的,还带回来不少玩具。
这可把几个孩子稀奇坏了,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糖果,而大姐也兜里放了几个糖果,过年来的时候,给娘家的侄子分了一点。
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说着话,大姐还说,等孩子大一点,她也要出去打工,把家里的地包出去也行,总之不能一直在老家待着,这样孩子都养不起。
母亲就说,尽管出去打工,她在家会帮忙照看孩子。
第二年开春,大姐果真出去打工了,一直干到当年的八月,她从外地回来了。
这次回来倒不是因为要过八月十五,而是大姐夫,查出来病了。
癌症,晚期。
他们在外地其实已经治疗一个多月了,但是不见好转,人是肉眼可见的瘦,皮肤蜡黄。
大姐夫就说还是回家吧,在外实在是花钱。
而回到家之后,才一个多月,人就走了。
大强他们都过去帮忙,大姐那个时候悲伤的没有一点心思,人也傻傻的躺在床上。
4.
后来的几个月,母亲就常常在大姐家住着,陪她说话,帮她照看孩子。
父亲看不下去,就跟大姐说改嫁的事情。反正现在孩子还小,未来还很长,改嫁不丢人,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父亲说的不是没道理,一个女人,没有公婆,没有老公,独自一人带着3个孩子,家里又有那么多地,一旦到了农忙的时候,那艰苦想都不敢想。
大姐最后还是动摇了,她同意改嫁。
父母这边帮忙张罗着,一连给她相了好几个亲,但对方都看不上大姐。
一来是觉得大姐流过产,二来是觉得大姐带着3个孩子,都是累赘。
一来二去,再加上大姐对大姐的3个孩子指指点点的,最后把大姐给惹毛了,她就决定,就算是累趴下,也不会再提一次改嫁的事情了。
也确实,此后的多年,大姐都没有提过改嫁的事情,而3个孩子,她照顾的也很好。
那些年,大强和勇子一直在外打工,不过一旦是回家,他们必定会去看看大姐,顺手帮她干点活什么的,而父母呢?他们身体还是很不错的,日常的时候就会去看看大姐。尤其是母亲,她喜欢在地里种点瓜或是其他吃的,每次成熟之后,母亲就会摘下来,然后给大姐家的孩子送过去。
二姐家离大姐家不远,大概就十来里地的样子。二姐空闲了,也会去大姐家看看,平时帮她做个饭什么的,大忙帮不上,但是能帮上小忙也算是不错了。
一个女人,带着3个孩子,就那么硬扛,扛了好多年。
这期间,村里的人也不是没有过来骚扰过大姐,但她两个儿子就比较护着大姐,甚至还要拿刀砍人家。
大姐怕惹事,每次都去请村长出面。
除了骚扰,还有一个事情是比较令大姐崩溃的,那就是地。
邻居侵占她的地,每年种地都多占她两垄地,大姐气不过,就找来村长评理,但村里说自己年轻,这地都是上一辈人做的记号,他也不清楚。
对面的人高马大,一家几口人跟大姐去争。
大姐这边呢?没有公婆,孩子的叔叔大爷什么的也不去帮忙,就在旁边看笑话,每次大姐就哭的在地上打滚,说村里人欺负他们孤儿寡母的。
后来,大姐的大儿子非要拿刀砍人,这事才算告一段落。
但被侵占过去的地,是要不回来的。
几年后,孩子们逐渐长大,老大和老二都出去打工了,老三还在上学。大姐也逐渐的放下手里的活,想着出去打工,赚点零花钱。
二姐给她安排了一个工厂,不需要什么技术,就是计件的活。
大姐起初还不熟练,不是手被砸了就是胳膊被伤到,大腿被烫伤,但是没办法,活还是要干的。
她好多年没有出去打工了,这个时候倒是十分的想念孩子,半夜,她总是哭醒。
室友们第一次反应就是惊吓,后来就说她是神/经/病,脑子有问题,再后来,室友实在是睡不着,就排挤大姐,让大姐自己去跟领导申请换房间,可是,哪有那么多方便让你换呢?
最后大姐就睡到了车间。
年底的时候,工厂放假,大姐也回来了。她背着大包小包的从外地回来,又是挤火车又是挤公交的,那么小的一个个子,却背了那么多东西。
原来,这些东西,有的是枕头套,有的是床单被罩,也有的可能就是一块布。这些都是工厂不要的,或者是低价处理的。大姐觉得这些都是好东西,母亲一定会喜欢,所以就都给母亲带过来了。
再后来,大儿子要结婚了,大姐还没有张口说话,家里的几个弟弟妹妹都纷纷拿出来不少钱,凑吧凑吧的,算是把大儿子的婚事给办了。
这个儿媳妇很好,很孝顺,对大姐好的没话说。大家都以为大家今后的日子会好一点的时候,没想到,小儿子出了事情。
5.
那年,小儿子是出去打工的第一年,年底的时候从外面回来,也或许是兜里有了零花钱,也或许是他跟村里的小伙伴好久没见了,于是几个人就约好去集镇上喝酒,喝个痛快。
然而,半夜的时候就有人拍大姐的门,说她儿子不行了。
从饭店拉出来,医院,就断气了。
.....
这件事对大姐的打击很大很大,她整个人就傻掉了一般。
有那么几个月,大姐都好像是疯疯癫癫的,胡言乱语。
大儿子和大女儿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样的事情,就跟大强勇子他们打电话,希望舅舅和姥姥他们能过去看看。
最后,还是母亲去了,母亲在大姐家住了将近2个月。这2个月里,母亲也没少哭,大姐也没少哭。
母亲吃过饭,就带着大姐出去转转,在村口溜达一下,或是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平时也没啥事,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
而这个时候,大姐的大儿媳妇,生了一个儿子。
这算是天大的喜事了,母亲就主张大办酒席,没钱借钱也要办,目的就是为了给大姐冲冲喜。
说来也是奇怪,这件事后,大姐的精神状态确实好了很多,也能够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了,说话也不含糊了。
之后的时间里,大姐没有再出去,而是在家照顾起孙子了,她也没有再种地,把地全都包出去,现在她一心放在孩子身上。
后来就是父亲去世了,大姐着急忙活的去帮忙,一直到葬礼结束,大姐想问一下这次花了多少钱,大家平分一下。
但大强就说,姐姐们都不用拿钱,这个钱两个弟弟拿就行。
办完事,所有人都走了,家里就剩下母亲一个人。
二姐有时候会来看看母亲,但她没有大姐来的次数多。大姐那边几乎已经可以对孙子脱手了,而二姐这边,刚刚开始有了孙子。
大姐常常过来,给母亲做做饭,洗洗衣服啥的,不过她也有自己的事情,女儿也结婚有了孩子,她有时候想去给女儿看看孩子,所以也是不得空。
母亲比较看得开,就跟大姐说自己身体硬朗的很,不用过于担心,还让大姐该干嘛干嘛去。
大姐年纪大了,但还是想要找点事干,不帮忙照看孩子的时候,就想着找点零活干,她倒不是说多么的缺钱,而是心里空荡荡的,想要做点事打发时间。
大姐出去一段时间,就回来看看母亲,每次不是带来一兜子鸡蛋,就是一兜子香蕉。她知道母亲喜欢吃饺子,也会偶尔买来一些猪肉,她就在厨房里剁馅子,然后和母亲一起包饺子吃。
有一次过年,所有的人都从外地回来,母亲就说这两年,基本上都是大姐在照顾她,大姐是最辛苦的。
大强和弟弟想着给大姐转块钱,就当意思一下了。但被大姐拒绝了,她也知道两个弟弟家里急,没钱,她就没收这个钱。
春上,母亲病了,医院。大强回来照看母亲,期间母亲不止一次的跟大强说大姐这几年有多么的辛苦,今后让大姐少回娘家,如果自己哪天走了,就告诉大姐二姐,娘家也少回吧,毕竟爹娘都没了,家里的兄弟也常年在外,回来了都没地方吃饭。
6.
大强只觉得这是母亲多想了,就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几个周后,母亲出院了,大强也返程。
大姐就告诉大强,家里有她在,就不用担心。
然而,母亲最后还是走了,就是那次吃完大姐做的饺子之后,第二天人走的。
....
葬礼是大强和弟弟操办的,一直到下葬后的第三天,家里基本上没啥事了,也该返程。勇子先走的,其次是二姐。
家里就剩下大强和大姐两个人。
晚上,大姐在厨房做饭,大强和媳妇在院子收拾东西。吃饭的时候,大强说了母亲生前的安排“大姐,咱爹娘都走了,我这边3个儿子,压力很大,我和媳妇常年在外不回家,你以后也少来吧,家里没人,没人给你做饭吃。”
大姐没有说话,那眼泪开始往下流。
良久,大姐还是说话了“你把钥匙放在大门口的砖头下面,我想啥时候来看看就自己开门,你们不用管我。”
大强听的出来,大姐的声音在极力的控制着,控制着不让自己哭出来。
他想说什么劝劝大姐,可看样子劝也没用,所以就没有再说话。
几天后,大强一家人也都走了。他按照大姐的意思,把钥匙放在家门口的砖头下面。
他还把院子收拾的很干净,不过母亲的那个屋他没有收拾,他想着,万一哪天大姐想在这住一晚,也好有个地方不是。
临走的时候,大强还把那柴火都收拾到了厨房,这一点倒是像极了每年过完年的场景,只可惜,父母不在了,也就没了那个感觉。
只是希望,大姐少来一点,睹物思人,最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