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它可能只是个不起眼的“小疙瘩”,但是它会越长越大...
孩子也变得爱哭爱闹,并出现了一点憋闷。待到院就诊,经医生指出,才知道那是“颈部淋巴管瘤”。
得淋巴管瘤,90%是小儿
淋巴管瘤常见于婴幼儿,约半数在出生时即已存在,90%以上在2岁以内发现。男女发生率大致相仿。
囊性淋巴管瘤是囊状,内含淋巴液,其质地柔软,一般无压缩性,表面皮肤正常,不粘连,能透光;内容物淡黄透明或乳糜状,偶带血性,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含有胆固醇结晶的淋巴细胞。
会影响孩子说话、吃饭、呼吸
淋巴管瘤常长在小孩的颈部后三角区。
有的出生时即呈巨大,亦可逐渐长大,逐渐蔓延到锁骨上下、口底、气管食管旁及胸部纵隔。
划重点:它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危害呢?
若淋巴管瘤累及口底、舌或咽部,可能造成语言、呼吸或吞咽障碍。
若淋巴管瘤位于锁骨上,可使控制手臂的神经受压,从而导致运动障碍或肌肉萎缩;若淋巴管瘤生长迅速,还容易导致气管受压影响呼吸,危及生命。切或不切,如何抉择
许多患儿家长会担心:是否淋巴管瘤都需要手术吗?毕竟孩子还这么小。
淋巴管瘤治疗主要为外科手术切除及硬化治疗,放化疗无效,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影像引导经皮硬化治疗。
大囊型淋巴管畸形通过硬化术即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无需手术治疗。微囊型淋巴管畸形单纯硬化术的效果稍差,可以先选择介入硬化治疗减小病灶后,再行手术切除。
所以,孩子身上的包块,一定要小心!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aduzia.com/xhfs/5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