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七尺男儿,还是学校的校长,竟然掩面痛哭。
如果不是心里有大委屈,如果不是无奈,怎么会如此?
看着校长眼下的泪痕,我也是蛮揪心的。
一句:换不走送餐公司,透着校长何等的心寒与悲凉?
那事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利用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来重新梳理下整个事件的经过,看这个事情究竟怪谁!
各位看官您且听好:话说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赵岗镇有一所中学,名叫戚城中学,当然,这所中学跟大多数的中学一样,食堂是外包的。
但又跟其他学校不一样,以我们这里的中学为例,想要承包食堂,经过校长同样才可以,但戚城中学显然并非如此。
懂得自然懂。
然后这座食堂为了实现最大程度的利润化,就想方设法在孩子的饭菜上动“歪点子”,
写到这,我倒想多说两句,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慨:
我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要实现“私人承包食堂”这个办法,我们明知道这些食堂肯定是以盈利为目的、是以赚钱为目的。
那他们在孩子的饭菜上,怎么可能不“偷工减料”?
“偷工减料”已经不错了,像这次戚城中学的“翻车”事件,简直就是“以次充好”。
30多名学生,吃完食堂后,集体呕吐,很明显是吃的饭菜出了问题。
当然,出了这事儿,家长们肯定不干了,家长们围在学校门口,想要一个说法,一个瞧热闹的家长拉着自个家孩子问:学校食堂的饭菜好吃吗?
这个孩子回答说:豆腐有点变味、烩菜有点腥,不喜欢吃。
我个人推测:可能是豆腐过期了。
孩子在中学时期,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刻,怎么能吃这种饭菜呢?
家长们想要找校长兴师问罪,面对记者的质问,校长说着说着就哭了,语气中透着心酸和无奈,他说:家长们不想让这家餐饮公司送餐,因为孩子们过星期天回家,都多多少少跟家长们抱怨过。
王校长心里也非常清楚家长们的诉求,但还是换不了。
王校长说:这家给学校送餐的公司,是经过教育局招标而获得生产资格的,学校没办法单方面的直接更换送餐公司。
王校长也希望孩子们吃得好一点,说明他最起码是知道食堂配送的饭菜到底是什么水平。
我个人觉得王校长很受“夹板气”,否则也不会满腹委屈。
但王校长的做法,本人也不敢苟同,为何有此一说?
教育局招标的目的和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吃上更营养健康的饭菜,但这家公司在实际做法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是他们公司为了赚钱而昧着良心。
王校长完全可以把这事儿往上反映,然后依照正规流程换一家送餐公司。
换句话说,你知道实际情况是怎么回事,但教育局不知道,现在事情发生了,你一肚子委屈,难道一点责任没有?
全文完,谢谢大家的点赞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