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
密码门锁被打开的声音传来,在广场上跳完舞的外婆回来了。
“哎呀!你怎么不给孩子穿袜子呀?地上多凉啊,感觉了怎么办?完了完了,肯定明天要流鼻涕了!“
外婆进门连鞋都没脱利索,看到1岁半的乖外孙女打着赤脚在客厅里玩,立刻开始批评妈妈了,并且动作迅速的跑回房间取来了孩子的小袜子。
“不是,天这么热,穿什么袜子呀?”
妈妈小声的反驳,却被外婆在背上拍了一巴掌。
“宝宝还这么小,你以为跟你一样啊?地上这么寒,湿气又重,不穿袜子能下地吗?湿气从脚底上身,会得病的!”
妈妈不敢再多说什么了。虽然她知道外婆的这种观念其实并不太正确,也知道自家孩子的体质并没有那么糟糕,但她还是“明智的”选择了不多说什么。
咱们的老祖宗们也认为,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重要部位,因双脚位于人躯体末端,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小,保暖能力差,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的说法。
所以很多老人们带孙子孙女时,一年四季都会给他们穿上小袜子小鞋子。
但也有部分宝宝在夏天的时候会表现得很不喜欢穿袜子,时常揪掉自己的小袜子,然后光着脚撒欢。
这是因为宝宝非常喜欢出汗,高温天气下,还给宝宝穿着袜子“捂着”,宝宝也会觉得不舒服,自然就不乐意穿袜子了。
如果你家宝宝特别抗拒穿袜子,那就跟老人好好说清楚,不要强迫宝宝了。当然如果宝宝对穿着袜子没意见,那也无需硬要脱掉了。
不过,不穿袜子对于还没有学会走路的宝宝们来说,好处挺多的。
因为如果宝宝的小脚一直捂在潮湿、闷热的鞋袜里,很容易滋生细菌或发生感染。所以,夏天让宝宝光着脚可以很好地避免细菌的滋生以及皮肤的感染。
并且宝宝的双脚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当他用脚部去接触不同的物品、温度、材质时,都能很好的刺激他脚底的触觉神经,使感官锻炼得到增强,对宝宝大脑活力、记忆力、感觉灵敏性、身体灵活性都有好处。
研究也表明,光脚有利于静脉血液的回流,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宝宝全身各脏器的功能。可提高宝宝的抵抗力和耐寒力,预防感冒或因受凉导致拉肚子等疾病,增强宝宝体质。
有些家长在宝宝开始学习走路的阶段,会给宝宝穿上学步袜或者小鞋子。
其实光脚学习走路,可以让宝宝的脚丫充分的接触地板,从中掌握好平衡。同时,光脚走路宝宝的脚踝能够自由活动,还有助于增强脚踝的灵活性和韧性,让宝宝走得更平稳,更踏实,更有信心。
穿着学步鞋虽然能起到保护脚的作用,但是阻止了脚部丰富的触觉神经,使宝宝无法直接感受来自地板的压力和高低冷暖,容易导致宝宝需要低头看路面来判断,长时间就形成低头走路的习惯。
但说这么多,也并不是一刀切的说一定要不给孩子穿袜子。
比如以下几种情况的宝宝,建议还是给他们穿上袜子的。
第一种,自己要求穿袜子的宝宝
朋友家11个月的宝宝不穿袜子就不下地。据朋友观察,是因为宝宝特别不喜欢脚底粘上东西的感觉。但家里客厅中总会有大人掉的头发,或者来不及打扫干净的饭粒、外头带进行来的尘土。因此她家宝宝一定要穿着袜子才会愿意让脚着地。
第二种,新生儿、早产儿
新生儿、早产儿的体温调节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良好,加上自身产热不足,体表温度又容易散发,所以需要注意给宝宝保暖。因此,穿个袜子可以起到一定保暖的作用。
第三种,在温度太低的空调房内时
夏天开空调时,绝对不能将温度调到过低,更不能让空调风直接吹到宝宝,容易让孩子着凉。
而如果是带宝宝外出去商场时,商场的空调温度连大人都会觉得冷得起鸡皮疙瘩,这时就要记得给宝宝穿上小袜子了。
最后,再给家长们辟个谣!有人说:总是光着脚,会让孩子长成扁平足。
年,研究人员在《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中就确定,在6岁以前穿鞋子的儿童中,扁平足儿童占8.2%,而不穿鞋的儿童中,扁平足儿童只有2.8%,
刚出生的宝宝足底都是扁平的。等宝宝学会站和走之后,脚开始受力,在走路过程,足部反复做握东西的动作,才能保证前脚掌及足弓健康的形成,直到6岁后,足弓基本完全形成。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扁平足呢?
可以先将孩子脚底打湿,然后踩在纸上,踩出一个脚印来,根据脚印的情况就能初步判断了(在脚底涂上油彩可以观察得更清楚哦)。
好了,今天小科普就到这了,宝妈们还有什么想知道或者想分享给我们的,记得给我们留言哦~
留言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