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大的柠柠是母乳喂养的宝贝,因为一次细菌性肠炎排粘液血便,医生给予了规范的抗炎治疗后,血是没有了,但黏糊糊的大便总是排不尽,甚至有时像鼻涕一样,尤其吃饱了奶以后更明显了。化验了好几次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总是有点红白细胞,柠柠妈担心不已,害怕柠柠的细菌性肠炎没有完全好,按耐不住又给柠柠反复吃了几次抗生素,结果情况丝毫没有好转。柠柠妈有点怀疑,是不是宝贝对自己的奶过敏了,所以吃了母乳后就拉得特别厉害?结果医生告诉她,宝贝得的是乳糖不耐症。
听到乳糖不耐受这几个字,相信各位经历过宝贝腹泻的妈妈都耳有所闻,乳糖不耐受到底是不是肠道过敏?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乳糖不耐受症,还有它和食物过敏的区别。
什么是乳糖?婴儿时期小肠粘膜的乳糖酶活性是比较高的,随着岁数增长,乳糖酶活性逐渐减弱。
乳糖不耐的原因介绍完乳糖是什么,那乳糖不耐受顾名思义就是消化不了食物中的乳糖了,最常见的原因如下: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指出生后婴儿乳糖酶活性低下或者缺乏,多见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类宝贝一般出生后就出现反复呕吐拒奶、营养不良、发育迟缓、酸中毒、脱水等等,病情比较严重。
原发性乳糖酶缺乏是指成年期除高加索人种外小肠粘膜乳糖酶活性下降引起的乳糖消化能力下降,出现饮用牛奶尤其是空腹喝牛奶后出现的腹泻腹痛腹胀等。一般少量多次进食牛奶可以适度增加成年人对乳糖的耐受性。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小肠上皮细胞损伤导致暂时性乳糖酶活性降低,最常见的原因如各种感染性腹泻、滥用抗生素等等,在腹泻病好转及停用抗生素后乳糖酶的活性会逐渐自行恢复
在柠柠这个例子里,就是细菌性肠炎引起的小肠粘膜损伤以及柠妈反复给宝贝吃抗生素造成乳糖酶活性低下造成的乳糖不耐症。现在时值寒冬,正是秋季腹泻高发季节,很多宝贝在秋季腹泻高峰期7-10天过去后仍有反复的腹泻,大部分就是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如果宝贝有类似症状,就要及时咨询医生了。如何诊断乳糖不耐症有的家长说,那我要怎么才知道宝贝喝了奶就腹泻,到底是不是乳糖不耐症呢?
目前临床上用间接测定乳糖酶活性的方法主要是粪便乳糖试验或尿半乳糖试验比较多。
优点:是操作简单、费用不贵、医院都有开展。
缺点:是标本的新鲜度、盛装标本的容器是否无菌都会影响检测结果,所以必要时需要反复多次复查。
乳糖不耐受症的治疗原发性乳糖不耐受症因为是基因遗传性疾病,病情复杂症状严重并发症多,在疾病早期就能被家长和医生发现,今天不在科普范围内。
今天我们重点来说说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的治疗,我们上面举的例子里面柠柠就是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也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乳糖不耐受症类型。
改用不含糖的配方奶粉暂时阻止乳糖摄入,暂停原来的奶粉或者母乳,改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所谓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就是使用特别工艺去除牛乳中的乳糖后再加工成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或采用大豆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配方奶粉,一般口服特殊配方奶粉至腹泻症状消失后2周,再逐渐转换为原来服用的普通配方奶粉。
添加外源性的乳糖酶代替治疗,部分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很难适应特殊奶粉的口感和改变由来已久的母乳喂养方式,这个时候可以添加外源性的乳糖酶来补充体内因为疾病引起的暂时性乳糖酶活性低下,乳糖酶添加时间的长短也要看宝贝的腹泻情况而定。
餐后、少量多次喝牛奶原发性乳糖酶缺乏的情况一般见于成人或者年长儿童,一般可采取餐后、特别是淀粉类主食后喝奶,少量多次喝牛奶都可以逐渐提高肠道适应性,或者使用替代性乳产品比如酸奶、奶酪等。
乳糖不耐受和食物过敏的区别虽然两个疾病的症状非常相似,都是反复腹泻排粘液甚至血丝便。但是食物过敏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对食物的一个过度的病态反应,而乳糖不耐受是身体缺乏了消化酶引起的不适,所以它们的病因和致病机理是不一样的,治疗也不尽相同。
●食物过敏需要逃避过敏原,而乳糖不耐受需要逃避的是食物中的乳糖。
●食物过敏需要到3岁以后才逐渐消失。乳糖不耐受在病因去除后规范治疗2-3周症状就能逐渐消失。
●食物过敏处理不当容易诱发以后的呼吸道过敏,乳糖不耐受不会。
如何分辨这两种疾病?经过这篇小文后各位妈妈应该不会太苦恼了吧?把宝贝的大便或者尿液送去检查一下再配合相应治疗,如果有明显好转的就不是食物过敏了。是不是很简单的方法?或者可以把具体的情况描述给专业医生,我们一起多学习多沟通,在宝贝的成长路上为他保驾护航!喜月催乳师妈妈都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